加杠网 深陷“降价”风波,缺乏爆款的深蓝汽车能否靠华为突围?

9月初的秋季新品发布会上,深蓝汽车三款新车密集亮相,这本是其冲击销量的关键一役,但却意外点燃了老车主的怒火。
这一切的导火索还要从S09说起,发布会上,5月刚上市的旗舰SUV S09突然推出超长续航超充版,同样27.99万元的售价,新款搭载更大容量的电池组,纯电续航飙升至300+公里,这种变相降价的操作让诸多老车主直呼伤不起。更让老车主难绷的是,深蓝董事长邓承浩曾在5月新车发布会上承诺:“6月30日前下订,保价至2026年6月30日,同款车型降价必补差价。”而如今官方却以“未直接降价”为由拒绝补偿,让“一年保价”沦为空谈。
维权无门的车主涌入社交平台发声,指责深蓝“收割忠诚”。本应借新车提振销量的深蓝,反因信任危机陷入舆论泥潭!
销量困局
深蓝S09作为深蓝品牌冲击高端的旗舰车型,定位家庭六座智慧SUV,起售价23.99万元。然而,深蓝的品牌认知长期固守10万-20万元区间,除S09外仅有深蓝G318顶配突破20万元门槛。但即便如此,深蓝G318也仅仅上市不到一年时间就以销量惨淡而彻底停产退市。因此,S09上市之初就面临市场质疑,在价格战白热化的背景下,深蓝如何支撑其高端定位?
展开剩余71%为打消顾虑,邓承浩推出“一年保价政策”,这一策略确实吸引部分消费者下单,但如今新款车型的推出,却让保价承诺形同虚设。更让车主愤慨的是,他们认为深蓝早已规划新款上市,却刻意隐瞒消息,急于清库存“割韭菜”。从产品开发周期看,四个月内完成长续航版从研发到量产几乎不可能,深蓝很可能在旧款销售初期已同步推进新款计划。
个人看来,深蓝的 “背刺式更新”,本质是销量压力下的慌不择路。第三方数据显示,S09在5月的零售仅为1630辆,6月短暂冲高至3250辆后,7月又回落至2186辆,8月勉强维持在2467辆。这个成绩在20万级SUV市场堪称 “垫底”,作为对比,同价位的理想L6单月销量突破 1.5 万辆,比亚迪唐DM-i也稳定在万台以上。
除此之外,深蓝的财务数据更是不容乐观。长安汽车财报显示,深蓝2023-2024年累计亏损45.7亿元,2024年末净资产为-35.03亿元,负债率高达110%,早已资不抵债。
产品冲高受挫、销量震荡下行、财务持续失血......难怪深蓝急于通过“加配不加价”刺激销量,然而做汽车从来不是一锤子买卖,深蓝的做法无疑是暴露了其战略短视与用户运营的薄弱。
华为依赖症
在销量与口碑双重危机下,深蓝将宝全押在了华为身上。
今年2月,双方签署全面合作协议,随后深蓝迅速启动“智驾普及战”,为S07、L07、S05三款车型升级华为乾崑智驾系统。S09更是搭载华为ADS 3.0与鸿蒙座舱,成为其核心卖点。此外,9月新推出的深蓝S07也全系标配华为ADS SE,支持高速NOA与智能泊车。
技术绑定之外,深蓝在组织层面也向华为靠拢,前荣耀中国区CMO姜海荣空降深蓝总裁,这位曾操盘荣耀登顶中国市场的营销高手,被邓承浩寄予补全市场短板的厚望。
然而,华为加持并非万能解药。首先,智驾技术同质化趋势下,华为方案已成为多家车企的“标配”,深蓝难以借此建立独特优势。此外,姜海虽擅长大规模营销与全球化布局,但汽车行业的用户运营、渠道管理与手机行业存在本质差异,其能否快速适应仍是未知数。更关键的是,深蓝此前屡因品牌沟通翻车,例如,今年5月深蓝未经用户同意在车机屏强制推送广告,引发舆论反弹,邓承浩此前 “员工买车可离职俩月” 的言论,更凸显品牌公关的业余。
如今老车主维权潮再起,姜海荣这位“空降兵”能否止血属实是尚未可知。
车叔总结
从保价承诺失信到老车主集体反噬,从销量低迷到财务危机,深蓝的困境绝非单靠技术外包或高管换血所能解决。华为或许能为深蓝注入一时的技术光环,但无法替代品牌自身的产品力构建与用户关系修复。不客气的讲,在新能源战场从“卷技术”走向“卷体系”的今天,深蓝若不能从根本上重塑诚信形象、夯实产品逻辑,即便抱紧华为,也可能只是延缓而非逆转颓势。对于深蓝而言,当务之急或许不是急于推出新车,而是重新思考如何真正留住用户的心!
发布于:河北省尚红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





